close



請搭配以上歌曲食用,為李宇春(大陸人俗稱的春哥)唱的粉末,個人覺得不錯聽:

你的無奈 我不明白 才不懂忍耐
蠻不講理的小孩 對你的傷害
直到你離開了我才明白

一下子成熟 忘了怎樣軟弱
昨天的不滿 現在換成開闊
也許我淺薄 可不是泡沫
只要為你活過 我就不是粉末

什麼大愛 什麼時代 我弄不明白
失去了你的悲哀 長埋我胸懷
陪著我勇敢踏進了未來

一下子成熟 忘了怎樣軟弱
昨天的不滿 現在換成開闊
也許我淺薄 可不是泡沫
只要為你活過 我就不是粉末

---------------------


在看這片子之前,我一直以為這部片是國父傳,講他怎麼組織革命軍,來個漂亮的推翻滿清政府這樣,實際上差的遠了。國父露臉的時間跟一個跑龍套的差不多(大 概數秒),與影片開始時被槍殺的楊教授存在感一樣低。

國父不是主角,那誰是主角呢?

是李玉堂,以及圍繞在他身邊的各種角色,為了保護從日本前來的孫文與各省進行起義的會議組織的護衛隊。


身為一個大商人,他願意以金錢資助他的好友陳少白,但是卻不願意讓他的兒子去冒革命的風險:死亡。

但是其學生李重光已被老師西化的教育,和民主催化的思想所鼓舞,參與了報社的宣傳活動,自然也加入了護衛隊,擔當孫文的替身。

重光的僕從四弟,是對李家十分忠誠的車伕,參加護衛隊的原因只是為了報答主子對他的恩情。

王復明,真實身份是一個被少林寺放逐的和尚,平時賣臭豆腐維生,常常被四弟直接叫臭豆腐~臭豆腐~被李玉堂賞識其功夫,邀請其加入。

沈重陽,一個愛賭的警察,是個很矛盾的人,為了錢幫清朝殺手蒐集資料,但在最後因為前妻"月茹"的請求,為了保護他親生女兒的爸爸李玉堂,參與了護衛隊。

方紅,方家班之領導,方天的女兒,在方家班遭受清朝派的殺手全數殲滅時,為了替父親復仇而加入護衛隊。

劉郁白,一個躺在路邊的乞丐,李玉堂時常接濟他到煙館抽煙以度日,在護衛的前兩天,贖回他的家傳寶鐵扇,他以」解脫"為理由加入護衛隊。

史密夫,是一個華人的香港警司令,對上級唯命是從,參與抄報社的工作,在護衛孫文的時刻,違背上級的」姑息指令",默默參與了一小段的護衛路段。


閻孝國,清朝派的殺手,也是陳少白的學生,頭上頂的是清朝的官,以愚忠二字形容他最為不過,為阻殺孫文的暗殺隊伍領導。



------------------------------------------------------

一開始我覺得很好笑,光是為了孫文國父來廣州開一個一小時的會議,就得死這麼多人,多不值得阿?

而劇中灌輸給我們的思想是:革命是要流血的,不是發發報紙,演演講,募款就可以達成的。

對,但是看看這群護衛隊的人,難道所有人心中都是想著"為了新中國,為了民主"嘛?

不,有些是像四弟的主從忠誠,為了重陽的家庭,為了王復明賞識,甚至是方紅的報仇,每個人都是有自己的目的而參加了這個活動,而每個人都在這裡死去。


而陳少白活著,李玉堂活著,孫文更是活著。

可是陳違背了好友"不牽扯其兒子參加此活動",心中愧疚萬分,李則得面對中年失獨子的悲痛,孫則是繼續他的革命大業。

相較起來,犧牲最多的是這些人,而不是孫文阿!

這樣看起來,似乎很不公平,

但是革命?政治?似乎就是這麼回事。



出力最大的,拋頭顱撒熱血的這些革命志士,都為了其理想犧牲了,他們不一定能活著得到這些成功後的最終榮耀,全都成為了"革命"下的墊腳石,強出頭的,都 是最早被砍掉頭,丟掉性命的人!

這不就是政治嗎?死的人,受害的人都是小人物,而活著的,沒有"實際出力"的,反而得了一個好的名號,把那些死去的人的份都拿了。

(而歷史記載上,孫文也只有實際參加過一次革命,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做演講,徵募,募款等等)

可是換一個角度想,本來革命就不是組織裡面所有的人都只要會打打殺殺,就可以讓革命成功了,他參雜著許多的因素,還有更多的條件才能實行,就像演戲一般, 幕前幕後都得順利完成工作才行,但是當這部戲殺青了,得到獎項,受到鎂光燈的關注的只有幕前的演員們。


雖然我很不想承認這個事實,但是確實是如此,也是無可奈何的。這也是那些人為什麼都有比常人更高的自我要求,是因為得對得住那些為他犧牲的人,不讓他們的 願望被遺忘才是!讓他們死的有意義才是!因為一個偉大的創舉,絕對不可能是憑一人之力就可做到的!

然後再回想起當時陳少白被監禁起來,遇上其學生閻孝國時拿刀反抗,見到血就頭昏。閻說:

『看到血就頭昏是你的老毛病,如果革命給像你們這樣的人成功,這國家就完了!』

但陳少白可是當時報社的社長,是宣傳革命運動的主要份子之一,而他竟然看到血就會怕?

劇情結尾時,李重光拿著自衛的槍,卻連重心都拿不穩,無法保護自己,這樣的人還高呼著革命的重要,高喊著不應該畏懼迎接新中國?


說起來很可笑,但是就是因為這些"不符合一個理想革命者"的這些人,光憑著一己之意念就衝動著去做的人,才讓不可能的任務變成可能,任何事情都是這樣子 的。


只可惜電影中,因為有過多配角,各自有各自的劇情而無法交待清楚,能讓觀眾感動的地方沒辦法顯露的多。如果能把時間拉長,拍成連續劇的話應該會更好?一個 小人物有各自的成長背景,故事,這樣子他們在失去性命時,觀眾會有更深的感動吧。

-------------------------------------------

十月圍城,就像圍著自己內心的城,不論家庭、愛情、友情、忠義、民族認同,我們都是在每件事情的經歷中,不斷的經歷碰撞,最終克服。



「我們都知道一個領導者該具備什麼樣的特質。」

「我們也都知道一個團體要有怎樣的特性才能增加實力。」

「但是如果因為畏懼著"不符合條件,不具備資格"而選擇不參與,原本成功的機率就從1%就變成了0%。」


相對的,選擇當一個傳播者,影響者,便是因為自己在實際上的力量不足,才會宣傳自己的意念,尋找志同道合的"同志"。或許會有人質疑"說的簡單,做的 難",但是不就是因為有言語的交流,才能讓有志之士聚在一起嗎?不就是因為討論,才能讓進行方式更加成熟嗎?在革命成功之前,孫文是一個逆賊,是許多反對 黨想進行暗殺的對象,但是在革命成功後,人人敬之為中國之國父。

這也是熬出頭的一個例子,或許他因此而得了自身的榮耀,但是也讓身上背負著數億的人命得以如願,才能放下那沈重的負擔吧。


看了好有感觸...仔細思考自己,是在怎樣的定位呢...?以及該如何面對整個環境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魁洛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