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雖然說是因為文學週的介紹 才知道易智言這個導演

知道他執導危險心靈的電視劇拍攝

應該說聽了這次很難得的演講 才開始認識這個人

它目前在世新電影研究所教書,帶領學生如何指導拍攝電影

所以並不常演講

聽說去年原本要來,後來因為人在國外而取消行程

今次終於確定可以前來,一開始還因為開錯方向而遲到半小時


 易導演這次來是要評論他自己的作品,藍色大門和危險心靈

藍色大門是有點年紀的作品,所以我沒看過

危險心靈大概知道內容,也並不是很瞭解

不過一開始的話語,我很贊同

 「一個人要去說明自己作品的意涵為何,觀眾才會瞭解,那這作品就是一個失敗之作。」



 一開始的話題是圍繞在作品之外的 一種意境層面的地方

 他舉出一個英國作家所描寫的例子

 一個純情小男孩,喜歡上一個年紀相仿的小女生

想要買個禮物送她,於是上了店舖詢問店員意見

 卻發現店員正在用粗俗的言語,和兩個男生調情

當他看到那一幕,打破了他對心中純粹幻想著

原本單純的童話故事,愛情並不是想像中的那個樣子



對我來說,以為朋友也是如此

只要真心誠意的付出、交心 對方就能體會並給予回報

但或許不是如此

當我看到一個對班上盡心盡責,卻因為些許特別而被許多人排斥

 我心開始冷了,即使對象不是我

那必定是打破了他的理想的朋友的定義

而這社會就是要求我們

想要不受傷,就去學著怎麼找到最符合的一種



接著,開始提到作品:藍色大門 



大意上就是有關女同性戀出櫃這方面的議題

社會常態來說,女生喜歡男生才正確

女主角知道這一點,卻深深隱藏對好友的愛戀

最後結局,是鼓勵她們,將來會跨出那艱難的第一步

往後的日子必定是幸福美滿的...(?)


作品:危險心靈



大意是一個在平凡學校唸書的學生

碰上與老師、教育制度上的摩擦,同時碰到朋友、家庭的變動

他開始檢視自己想要什麼、跟周圍的人事物進行反抗與衝突

儘管是遍體鱗傷,但他就是這樣走出了自己的一條路,不平凡的路



這兩個作品的共通性在於

主角都是年輕的學生,以青少年的觀點面對大人與社會

如同身旁的人一樣,生活在「應該」生活的地方,做「應該」做的事情

 這個應該,保護了自己依附團體的依靠力量,不會遭受異樣的目光

而這樣的齊頭式平等,真正符合需求嗎?

那是不可能的,光是看著電視上的鬥爭、反抗

 誰說世界上有真正的和諧?妥協就一定是對的嗎?

人云亦云的想法大家都認同,不過曾經想想,這樣做正確嗎?

後來,舉出聖經裡的一個例子

亞當跟夏娃所生活的伊甸園,十分安寧

是的,就像現在心中所浮現的那個樂園

安詳的沒有吵雜聲,有的是歡樂與無憂

直到有隻蛇,引誘他們吃下禁果

引誘他們導致離開樂園,掉入所謂的失樂園

那裡就是人世間,真正人類所生存的環境


 看著這些找到自己所要,而起身表示意見的人

身為觀眾的我們,也身處樂園其中,用理所當然撐開保護傘

害怕與他人不同,不是嗎?

害怕提出反對意見,害怕被質疑而被團體所驅逐,不是嗎?

我對這兩個激問問句,也抱持著肯定的答案

為什麼藍色大門裡的孟克柔,要鼓勵她們走出自己?

為什麼危險心靈裡的小傑,要這麼顯示走出自己後,那樣血淋淋的情景?

「走出去,與待在原地的差別,只是決定成為怎樣的大人而已。」

藍色大門之中,是相信如同童話故事般的,必定會有美好的結局等著

在危險心靈,卻確確實實的打碎了每個人的期待

但是相同的,他們都沒有後悔過

而如同我們躺在母親懷裡,說著將來的夢想

接著真正接觸這社會,才警覺到一切都不是這樣

橫衝直撞導致挫折,傷口破皮流血,叫著:好痛

這代表我們應該放棄嗎?或許這樣可以免了結痂的次數

照著鏡子,將來我們就是那樣的大人嗎?

僅僅待在熟悉的環境,活的不像自己,多麼狼狽



易導演,用作品鼓勵大家

心中產生動力,去找尋屬於自己的人生

不依靠他人的設定、框架規範幻想

亞當與夏娃最後被趕出伊甸園,被罰終生勞役,不敢光著身子

他們離開了原本要終生待著的樂園

但是當一走出去,視野就不同了

新的生活、新的野望就此展開

又怎會埋怨當初的決定是否合乎常理呢?

易導演是很不常演講

所以一開始說的東西比較不在範圍,有些乏味

 斷斷續續到有點打盹的狀態

直到開始剖析電影意境的時候

那種境界就很高深了,會試著去思考從來沒思考的問題

所闡述的論點就很明確,這中間就是很精華的部分

雖然只有稿紙準備,不像朱學恆的演講,利用音樂和影像配合

只要肯用下心去品味,他電影所要告訴觀眾的信息

以及不合理卻值得去做的事情

仔細咀嚼,那是更有深度,人生觀所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魁洛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